晚上上研經課,讀申命記。
這是我最喜愛的一卷書。
小時候不懂事,讀經由創世記開始,出不了埃及,就下意識覺得摩西五經內所載的全是一個「悶」字。稍大一點時,抱著拚死的心態,把申命記讀完一遍後,驚為天人,除了覺得摩西真的很堅以外,還被神的愛深深感動。
申命記可說是摩西在世最後一番話。在曠野流浪了四十年後,以色列人終於能進入期盼以久,上帝為他們預備的應許之地,摩西卻因為一次的發怒,早被神指明他不得進入。在人人皆有份自己卻落空的處境之下,摩西不但沒有說任何酸溜溜的話,也沒有咒詛苦毒埋怨,反倒跟以色列人一起回顧過去四十年,上帝為他們作過的大事、上帝的預備、供應和恩典,他又帶著慈父的心腸,勉勵以色列人。四十年前以色列人因為懼怕迦南地的巨人而退縮,今日巨人仍然存在,但以色列人不用再害怕,因為上帝與他們同在,上帝必走在前面為他們爭戰。以色列人要做的就是專心仰賴耶和華,遵行衪的命令,盡心盡性盡力愛主。
應許之地雖然是流奶與蜜之地,但相比埃及有尼羅河的滋潤灌溉,應許之地的地理水源其實並不是那麼特出,但其最寶貴之處乃是「耶和華神所眷顧的,從歲首到年終,耶和華你神的眼目時常看顧那地。」(申11:12)有時我常以為人的出身背景就是蒙福的指標,但原來環境有時並不是最重要,蒙福乃是上帝的眷顧和保守。
申命記雖然有一大篇幅是摩西對百姓重申上帝的命令,但全文的核心不在遵守命令,乃是在盡心盡性盡力愛神。徒有敬虔的外表和行為,沒有愛神的心,一切都是枉費徒然的。
律法的頒佈是以恩典為基礎,也是恩典的表現。神賜下律令典章,不是要為難奴役我們,乃是賜下生命的指引和帶領,幫助我們過豐盛喜樂的生命。神的命令乃是圍在懸崖前的圍欄,以防我們跌入萬劫不復之地。
說了這麼多,整卷申命記除了第四章,我還最喜歡最後一章。上帝帶摩西上到毘斯迦山頂,把以色列人將要進入的迦南地指給摩西看。我從前覺得上帝很殘忍,衪不但因為一件小事懲罰摩西,不准他進入迦南地,還要在摩西臨死前把迦南地指給他看,好像要令他難受多一次。前兩年重看時,卻有另一番體會。我覺得上帝因為愛摩西,才會把迦南地指給他看。摩西花了四十年的時間,目的只有一個,就是要領以色列民進入應許之地。經過四十年在曠野的流離,摩西已經由一個火爆衝動的人改變成為一個慈父牧者,他不再因為以色列人的不生性而動怒,也不再自以為義,就算他知道自己不能進入迦南地,他也沒有埋怨生氣,反之,他暸解以色列人的軟弱,他關心他們能否面對未來的新生活和新挑戰,他不斷勉勵提醒,一而再重申上帝的同在和應許,我覺得這一刻的摩西,真正成為了以色列人的領袖,他不但肉身帶領他們前進,也在靈性上帶領他們朝見神。
雖然摩西不能親身進入迦南地,但上帝把迦南全景指給他看。告訴摩西,堅持了四十年的光陰並沒有白費,上帝的應許終必成就,他所掛心的以色列民即將要進入的地方,就展現眼前,是如此美好和豐盛,因為上帝的眼目眷顧這地和這民。我是摩西,也於願足矣。
完成神所託有時也是一樣。我們未必可以去到終點,也未必是那個取得最後勝利的一個,但所付出的一定不是柱然--因為上帝的應許終必成就。衪看重的不是我們能否完成任務,complete the task,衪看重的是我們在過程中有否忠心跟隨,衪看重的不是事情的結果,乃是我們在當中經歷到什麼,與衪的關係如何。由始至終,神最重視的是我們。
耶和華最後親自埋葬了摩西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